

同学们又要回归校园
为帮助广大师生
在饮食上尽快调回“上学模式”
保障校园食品安全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就秋季开学季饮食注意事项
发布安全提醒如下
一、供餐单位防风险
学校、幼儿园要落实落细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管控。
1.开学前做好自查。组织对学校(幼儿园)食堂、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加工场所进行全面检查,对相关场所、设备设施、餐用具进行维护、保养、清洗、消毒和保洁;全面检查库房和加工场所内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尤其是米、面、油等大宗食材以及干蘑菇、木耳、花生等易受潮霉变的食材,及时清理处置过期变质食品及食品添加剂,防止过期变质的食品原料进入加工环节;对冷冻冷藏的食材要查验是否符合贮藏温度要求,是否超保质期或发生变质。近期受雨水影响严重的地区,还要全面清理被洪水、雨水浸泡的食品和食材,避免水泡食品和食材进入加工制作环节,流入学生餐桌。
2.加强人员管理。及时召集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和从业人员培训食品安全知识,强调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监测和日常管理。
3.做到规范操作。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落实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校验、原料采购至供餐全过程控制管理、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留样及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等制度;把好食品原料采购进货关,从正规渠道进货,按规定索证索票并进行检查;中小学、幼儿园不得制售冷荤类食品、生食类食品、裱花蛋糕,不得加工制作四季豆、鲜黄花菜、野生蘑菇、发芽土豆以及禁止加工制作、外购三明治等高风险食品;不用五指毛桃(易与断肠草根混生)等中药材煮汤,避免误采误食有毒植物引起食物中毒;按要求储存和加工湿米粉,严防米酵菌酸毒素引发食物中毒事件;烹饪食品时做到烧熟煮透,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污染;采购及规范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清洁消毒产品,并将清洁消毒产品与食品分开存放,避免食物受到污染。
4.加强节约美德教育。在食堂醒目位置张贴制止餐饮浪费标识、在菜单上标明食材份量,引导学生按需用餐,适量点餐,守护“光盘行动”。
二、校园周边食品要留心
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场所环境卫生管理和人员健康监测,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酒及酒类产品。
学生需要在校外就餐时,应选择到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相关证件需在有效期内)的餐饮单位就餐,不到无证小店和街边小摊就餐。
需要网络订餐时,应选择合法合规的供餐单位,注意查看店铺主页“商家信息”模块中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营业执照信息,特别要留意食品经营范围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等关键信息,且少订购高风险食品(如四季豆、鲜黄花菜、生食冷食类),验收后尽快食用,并保留相关消费凭证,以备维权所需。
需要购买零食时,要到持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或有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备案信息的食品经营单位购买,要查看标签标识,观察是否新鲜,是否在保质期内,包装是否完整无损、有无鼓包(涨袋、胖听)、有无颜色变化、有无出现异味等现象,不贪便宜购买“五毛食品”、“三无”食品。
三、良好习惯要养成
要注意勤洗手,养成餐前便后必洗手的习惯,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吃新奇食物(如野果、野味),不买、不吃“三无”食品和过期食品,以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
四、日常饮食重均衡
家长和学校应重视学生的“一日三餐”,谷物、肉类、蛋、奶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等搭配合理,充分保证能量、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的摄入。冷饮、冰淇淋等寒凉食品少吃或不吃,避免食用生食水产品等。零食可在两餐之间适当食用,睡前不吃零食,以免造成肠胃负担,引起失眠、龋齿等。
如出现身体不适
或疑似食物中毒症状
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可及时拨打热线电话
“12345”或“12315”
进行投诉举报
供稿/食品经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