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责任落实,强化组织部署。印发《农村假冒伪劣消费品、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专项整治工作组,明确整治工作重点任务及主要措施,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专项整治工作。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制定《南华县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整治重点和时间安排,将工作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股室和个人,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结合辖区实际细化整治清单,形成“县局统筹、股室主抓、基层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及时对各乡镇、市场、超市等开展常态化督导检查,并针对存在问题建立台账,运用“三书一函”(整改通知书、督办通知书、约谈通知书、工作提示函)机制进行跟踪督办,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清零销号。
聚焦“三个重点”,全覆盖排查整治。全面摸清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底数,坚持“线下+线上”相结合,围绕农村地区、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等重点区域,紧盯农村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食品商店、面向农村的食品批发企业等重点场所,严抓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索证索票、检验检疫证明等重点环节,全面开展检查排查,严查农村地区无证生产经营、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制售“三无”“山寨”食品、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全链条排查治理农村食品生产经营风险隐患,筑牢农村食品安全防线。截至目前,共排查食品流通经营企业2907户(次),餐饮服务单位1586户(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153户(次),排查涵盖了全县食品生产经营行业,覆盖率达98%以上。
聚焦示范引领,持续推进规范化建设。将打造规范化食品销售店和提升食品小作坊经营水平作为整治行动“小切口”,加强对生产经营主体的帮扶指导,通过明确打造标准、落实主体责任、实施分类指导等措施,建立一批规范化食品销售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提升农村地区食品经营主体规范化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全县共打造规范化食品销售店696家。
聚焦社会共治,营造良好氛围。发布《征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线索的公告》,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农村地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违规线索,建立线索台账,及时对线上监测、线下排查、群众投诉举报的问题线索进行认真核查处置,共受理投诉举报88起,并且均已妥善处理,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积极开展法律法规、消费提示、提醒告知宣传,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份,现场接受群众咨询1200人次、悬挂宣传布标176块、宣传展板335块,宣讲进学校5场次,宣讲进农村4场次,在南华融媒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账号制作并发出视频信息24条,持续提升整治工作公众知晓率和社会参与度,大力营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良好氛围。建立快速处理农村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机制,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如12315),在农村商超、集市、村委会等场所张贴维权指引,鼓励群众投诉举报食品违法行为。
聚焦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食品,坚持依法下架、没收、销毁,依法严肃查处。对无证经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等违法行为,及时立案查处,做到有案必查、查必有果。截至目前,完成食品抽检575批次,其中,不合格5批次,对不合格食品依法开展核查处置,及时下架,并对相关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立案查处。立案查处制假售假行为案件33件,没收假冒伪劣食品157.83公斤。同时,强化长效机制建设,加强与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健全行刑衔接机制,对涉嫌犯罪的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形成打击合力。
下一步,南华县市场监管局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不断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加大日常监管力度,不断提升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让农村居民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切实守护好农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