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背景
黄鳍金枪鱼作为一种生长迅速、经济价值高的远洋洄游性鱼类,已成为水产养殖的重要物种。然而,其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在温度波动、盐度变化、氨氮累积及海水酸化等环境胁迫条件下,稳定养殖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应对这些环境胁迫、提升养殖效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内容与主要发现
该研究围绕黄鳍金枪鱼幼鱼在多种常见环境胁迫条件下的生理适应与应激反应展开,具体发现如下:
① 温度胁迫:极端高温和低温均会引发黄鳍金枪鱼幼鱼氧化应激和免疫功能紊乱,其中肝脏和鳃组织的抗氧化反应最为明显。
② 盐度波动:低盐环境会导致幼鱼消化酶活性下降、离子调节失衡,但短期可恢复;若长期盐度偏离最佳范围,将影响鱼体生长和饲料转化效率。
③ 氨氮累积:高浓度氨氮可引发幼鱼氧化损伤和免疫失衡,尤其对肝脏、鳃及肌肉等代谢活跃组织造成严重影响。
④ 海水酸化:海水酸化使pH值降低,导致幼鱼代谢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肝脏和鳃的结构损伤尤为显著。
此外,研究进一步揭示了黄鳍金枪鱼在这些胁迫下的生理反应具有时间依赖性和组织特异性,虽表现出一定适应性,但也存在潜在脆弱性。
应用价值与未来展望
本研究为黄鳍金枪鱼养殖提供了精准的环境管理依据,尤其在温度、盐度、水质及pH控制方面,为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效益和可持续性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强调可通过智能监测和精准控制,改善养殖条件,提升黄鳍金枪鱼的健康状况与生产性能。
未来,科研团队将继续深入探索多胁迫耦合效应,并结合多组学技术,推动更精准和智能化的养殖管理,在气候变化和海洋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力求为黄鳍金枪鱼养殖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论文原文:https://www.sciltp.com/journals/ale/articles/250800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