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核农所在黄精属植物物种鉴定方面取得新进展-行业动态\权威公告\通知-新闻-企多网
推广 热搜: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核农所在黄精属植物物种鉴定方面取得新进展

   日期:2025-09-15     来源: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浏览:0    
核心提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核农所在黄精属植物物种鉴定方面取得新进展时间:2025-09-15 09:43来源: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原文:近日,院核农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核农所在黄精属植物物种鉴定方面取得新进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时间:2025-09-15 09:43 来源: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原文:
     近日,院核农业与中药材研究所在国际著名杂志《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发表题为《Distinguishing eight Polygonatum species using morphological, anatomical, and SCoT markers》的研究论文。孙梦姗博士、唐艳梅博士等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宋荣博士等为共同通讯作者。
 
  黄精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具有滋阴润肺、健脾益肾等功效,在医药、保健及食品工业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由于黄精属植物形态相似,尤其在药材加工后难以通过外观区分,市场上常出现种间混淆和伪品掺杂现象,严重影响黄精药材质量和用药安全。建立全面可靠的鉴定方法对保证黄精产品质量和产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该研究团队以八种黄精属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整合物候学观察、形态特征测量、解剖结构分析和SCoT分子标记技术,系统开展了物种鉴别研究。物候观测结果表明,不同黄精物种的生长周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独花黄精的生长周期最短(206天),而湖北黄精最长(254天)。在测量的19个形态性状中,小花数和果实数的变异系数最高(分别为135.92%和117.82%),是区分不同物种的关键指标。研究团队首次系统报道了大叶黄精、点花黄精、独花黄精的叶表皮、气孔及叶茎横切面特征,以及长梗黄精的叶茎解剖特征。此外,通过优化SCoT分子标记,筛选出12条具有高多态性的引物,显示黄精属物种存在丰富多态性(96.56%)。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基于解剖性状和SCoT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均表明大叶黄精与点花黄精亲缘关系最近,支持将其视为独立物种,为解决分类争议提供了新证据。
 
  该研究首次建立了整合形态学、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层次的多维鉴定技术体系,构建了一套系统、可靠的黄精属植物物种鉴别方法,不仅提升了物种鉴别的准确性,也为黄精等中药材的规范化生产、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本研究得到了湖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金项目(2023CX63、2024CX108、2024CX46)、湖南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022ZYC04)、湖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项目(HARS-11)、湖南省重点研发项目(2023NK2014)、怀化市科技合作专项项目(2023N1206)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indcrop.2025.121874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和个人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打赏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微信支付宝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7028834号 | 51LA统计
Powered By QIDUOWANG Powered By QINDO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