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农村食品市场供应日益丰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威胁着大家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为提高大家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现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相关风险提示如下:
一、假冒伪劣食品主要类型和风险
(一)假冒知名品牌食品
如假冒名牌奶粉、饮料、调味品等。假冒食品在包装上往往与正品极为相似,但在原料选用、生产工艺等方面却存在较多隐患。
(二)过期变质食品
不法商家将过期变质的食品重新包装后销售到市场。这些食品可能已发生腐败、霉变等现象,产生有害物质。食用过期变质的食品,容易引发食物中毒、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
(三)“三无”食品
“三无”食品即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的食品。这类食品生产卫生条件差,可能存在细菌超标、含有病毒或有害物质等隐患。农村地区的小商店、流动摊贩等场所是“三无”食品的主要销售渠道。
(四)劣质散装食品
部分散装粮油、干货、零食等食品,可能存在以次充好的情况。这些劣质散装食品不仅口感差,而且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黄曲霉毒素超标等,长期食用会增加疾病风险。
(五)违法“潜规则”
注意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中违法“潜规则”,如篡改食品标签与保质期,非法添加,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
二、防范与选购注意事项
(一)选择正规购物场所
建议选择有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的超市、便利店等正规场所购买食品,避免在流动摊贩、无证无照的小商店购买食品。
(二)仔细查看食品标签
在购买食品时,要认真查看食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生产地址、配料表等信息是否齐全。不要购买标签模糊、信息不全的食品。同时,要注意查看食品是否有涨袋、漏气、霉变等现象。
(三)保留购物凭证
购买食品后,要妥善保留购物小票、发票等购物凭证,以便在发现食品存在问题时能够作为维权证据。
(四)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多关注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了解常见的假冒伪劣食品的特征和辨别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维权与举报途径
(一)与商家协商解决
如果发现购买的食品存在质量问题,首先可以与商家协商,要求商家退货、换货或赔偿损失。在协商过程中,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
(二)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可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网站或小程序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消费者协会将根据消费者的投诉情况,进行调查和调解,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如果发现商家涉嫌存在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可以拨打12315或12345热线,向当地的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四)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消费者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必要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希望广大消费者朋友们能够提高警惕,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共同营造安全、放心的农村食品消费环境。
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加强对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广大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