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变“多业”,看鲁茶的N种可能-行业动态-资讯-企多网
推广 热搜: 深圳  山东  机械  包装机  济南  包装  天津  手机电玩城  YG8C钨钢/YG8C板/YG8C棒/  Cr12Mo1V1日加热销, 

“一叶”变“多业”,看鲁茶的N种可能

   日期:2024-05-22     来源:大众日报    浏览:10    评论:0    
核心提示:5月21日是第五个国际茶日。山东作为全国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北方优质茶叶产区,茶园种植面积超过60万亩,茶叶年产量超3万吨,年
 5月21日是第五个国际茶日。山东作为全国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北方优质茶叶产区,茶园种植面积超过60万亩,茶叶年产量超3万吨,年产值80亿元。如今,随着茶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这一片片叶子拥有了更多可能。

  拉长产业链,日照绿迈向高价值

  小满时节,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挪庄村的茶园里,手挽竹筐的茶农们穿梭在茶垄间,采摘鲜叶。漫山的茶树经历了冬日的严寒洗礼、冰雪淬炼后,在暖风的吹拂下吐露新叶,进入了一年中的“高产期”。

  从1959年开展“南茶北引”,到如今的30万亩茶园,日照已成为山东省茶叶种植面积最大、产量和产值最高的主产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赋予了日照绿茶“叶片厚、耐冲泡、黄绿汤、板栗香”的品质特征。2023年,“日照绿茶”品牌价值达61.22亿元。

  “我们首次在秦岭以北的盐碱地上把茶树种活了!”在岚山区茶叶科创示范园智能联栋温室里,一丛丛无性系茶苗伸展着嫩绿的枝叶。日照市御园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奇军随手拔起一棵根系发达、枝叶繁茂的茶苗,向记者介绍这棵茶苗的不凡之处,“能在高纬度低温地区种植成功,是因为茶苗采用了国内首创的‘多根无性茶苗扦插快繁技术’。”这项技术让茶苗的根系发达,根须数量是南方茶苗的60倍以上。利用此技术,茶树育苗周期由传统的18个月缩短至38天左右,年可繁育茶苗1000万株,成活率超99%。

  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力度的同时,日照绿茶还向茶食品、茶保健品等领域扩展,拉长产业链条,推动茶叶加工产品挺进更高价值区间。

  眼下,落户在东港区陈疃镇的日照江北茶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项目占地264亩,计划总投资约11.1亿元,一期计划投资约7亿元,建设茶叶生产示范基地,推广可视、可控、可追溯的茶叶标准化生产模式,同时设计建设茶品展示、仓储、研发、检测中心等;二期在茶产品的基础上,发展茶山休闲观光、乡村旅游、茶文化推广等服务,促进茶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实现税收2000余万元。

  借力数字化,崂山茶全程可追溯

  5月20日,第十九届崂山茶节暨第三届崂山茶谷雨开采节举行闭幕式活动,青岛市崂山区邀请来自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国家的20名国际友人走进茶园,体验采茶、炒茶、品茶,感受中国茶文化。

  “今年崂山茶节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举办了茶田音乐会、茶乡露营、茶宴争霸赛等多项农文旅体验活动,吸引游客60多万人。”崂山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超说。据统计,目前崂山区从事茶产业人员2万余名,注册登记茶企136家,种植面积约2万亩,年产量1500多吨,产值6亿余元,“崂山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达15.98亿元。

  初夏时节,在位于王哥庄街道的青岛碧海蓝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满眼茶尖绿。产业园负责人林先勇告诉记者,春茶采摘以来,茶园景观、茶文化研学教室、茶文化活动不断吸引市民游客慕名前来。今年,王哥庄街道打造特色茶文化旅游线路,通过茶文旅共融带动周边民宿、餐饮、农产文创等一系列产业发展。

  借鉴杭州西湖龙井、苏州碧螺春等核心产区的做法,崂山区今年将全面启用“崂山茶数字化管理系统”,给每一份真正产自崂山区的崂山茶赋予“数字身份证”,实现从茶园到茶杯全程可追溯。

  “在实施崂山茶‘五项直补’和政策性气温指数保险工作的基础上,崂山区将用数据指导茶叶生产,用数据实现防伪保真。”崂山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苏本顺说,还将指导茶企创建市级、国家级生态茶园,争创青岛市首个生态低碳茶认证,促进茶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融合贯通,提升崂山茶品质。

  加速产业化,泰山茶驶上快车道

  时下,在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泰山茶溪谷产业园内,3000余亩茶园水雾弥漫,“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为茶树提供着“营养餐”。“我们对茶叶数字化种植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埋设了带有传感器的主管道,让茶园管理更加智能。”泰山茶溪谷产业园负责人王兆祥说,先进的数字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效解决了茶园灌溉及施肥问题,从而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

  记者在现场看到,“物联网+水肥”一体化云平台让茶园管控实现了智慧管理“一指控”。通过建设自动化施肥灌溉系统、土壤环境监测系统、远程智能控制系统、实时图像采集系统等,管理人员通过大屏幕就可以观察到整个茶园茶树的生长状况,并可适时启动相应的管护措施。

  泰山茶以上乘的茶香品质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成为泰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泰安市将泰山茶列为“三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着力打造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推进跨区域、跨产业、全要素深度融合,让“土特产”驶上产业化快车道。2023年,泰安茶园面积累计达4.98万亩,产值超过1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茶园标准化生产,逐步培植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技术措施、统一采收标准、统一产地检测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面提高泰山茶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泰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围绕茶农增收、茶企增效,持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通过推进茶树优良品种选育、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等措施,提升茶叶品质、推进茶产业发展。

  5月21日,泰山区省庄镇沁园春生态茶园迎来一批研学游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单手轻轻一捻,嫩芽便落入掌心,收集三五片后再放进腰间竹篓,不一会儿,篓里已是一片青绿。

  借助泰山旅游资源,泰山区整合北部山区旅游资源,盘活茶旅小镇,策划茶文旅精品体验线路,带动泰山茶产业消费,实现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栗晟皓 曹儒峰)(王西辉 王文淇 付刚 秦浩 参与采写)(完)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和个人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微信支付宝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7028834号 | 51LA统计
Powered By QIDUOWANG Powered By QINDO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