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蒋霓团队,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麦穗形态精细表型的解析方法。该方法结合ResNet50-UNet网络实现麦穗区域的精准分割,使用Yolov8x-seg模型完成对小穗的识别分割,并利用所提取的麦穗与小穗掩膜结合图像处理算法,提取了包括穗长、穗宽、穗面积、可育小穗数、不育小穗数、小穗间距等在内的45类穗部表型性状。该方法在分割性能方面卓越,在麦穗分割上的平均交并比超过0.9480。
该方法所提取的穗性状与人工测量值高度一致,其中,与穗长的相关系数为0.9865,与小穗数为0.9753,可育小穗数为0.9635。将该方法应用于来自不同年代和区域的小麦品种,发现随年代推进小麦穗部性状逐渐向大穗类型转变,表现为穗宽、穗面积和小穗面积的增加;区域上,南方品种普遍穗型较大,而北方则更为紧凑,反映出不同地区在提升产量途径上的差异性。
该研究建立了一套基于深度学习的高通量麦穗表型解析方法,为未来的小麦高产育种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表型组学》(Plant Phenomic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农业农村部重大专项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