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全面开展自查,消除风险隐患
学校食堂应对食品加工制作场所、设备设施、餐饮具等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洗、消毒和保洁,清除假期积存的杂物和食品原料。
对库存食品原料进行彻底清查,及时清理过期、变质、霉变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检查“三防”(防鼠、防蝇、防尘)设施、冷藏冷冻、加热保温、清洗消毒等设备设施是否正常运行。
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制作食品,严禁将回收的食品再次加工销售;严禁加工制作发芽马铃薯、野生菌、野蘑菇、来历不明的野菜等高风险食品;禁止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包括亚硝酸钠、亚硝酸钾),以避免误作食盐使用;严禁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供应冷荤凉菜生食类食品、外购熟食肉制品、非预包装糕点类食品。
二、提升防范意识,培养健康习惯
01
广大师生就餐前先观察餐食外观和气味是否异常,如有问题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向食堂工作人员或老师报告。
02
尽量在校内食堂就餐,减少从无证摊贩处购买食物。
03
外出就餐应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整洁、量化等级较高的餐饮单位。
04
不喝生水,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野生动植物和未烧熟煮透的食物。
05
购买包装食品时,要查看标签标识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生产厂家等信息,拒绝购买“三无”产品。
三、加强应急准备,保护自身安全
食品安全需要社会共治,广大师生和家长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一旦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疑似食源性疾病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尽快就医,并保留相关证据,同时向所在学校报告和拨打12315热线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信息来源:食品经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