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江持续被高温炙烤,
在这波热浪的助推下,
冰饮成了解暑降温的
“神器”,
迎来爆发式增长。
然而,
一些消费者却投诉反映,
部分饮品里有一半冰块,
还有一些商家拒绝
在饮料制作中“去冰”。
消费者汤女士投诉称,在外卖平台下单购买了3杯橙C美式咖啡,由于有人喝不了冰咖啡,所以在下单的时候特地备注“冰块单独送”,但商家表示做不了。汤女士又打电话给门店,店员表示,这是公司要求,该款咖啡只有“正常冰”和“少冰”两个种类,去冰会对咖啡的味道产生影响。无奈之下,汤女士到店取走一杯,投诉要求退掉其余两杯。
经润州区市场监管局协调,商家同意了消费者请求,退款38.68元。
“满心欢喜买一杯咖啡,却发现喝两口就没了,只剩一堆冰块,真的很影响心情。”网友“落雨听风之”也在镇江一网络论坛吐槽,前不久去逛街,路过一家咖啡店,买了一杯海盐焦糖拿铁,点单的时候特意跟前台做咖啡的工作人员说冰块少一些,结果拿过来喝了两口就没了,再一看,杯子里面有一半是冰块。
此外,
还有一些消费者反映,
饮料加冰无论奶茶还是咖啡,
去冰不满杯,
都成了特有的现象。
饮品加多少冰是否有量化标准?能否增加“去冰”选项呢?镇江消协工作人员走访发现,多数商家饮料的冰量并没有规定多少克或者多少块冰,一些商家解释之所以没有“去冰”选项,声称主要是从配方上考虑的,产品用多少冰、多少水,原料、辅料怎么搭配,都是经过了反复的调配和实验才最终成型的。其次是冰块融化缓慢,从开始到喝完能够一直保持冰感,容易保持饮品口味的稳定。
镇江消协认为
冰块本就是商家添加到饮品中的,除了冰沙、冰激凌类等特定饮品,其他的产品无法“去冰”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实际上,消费者不满的原因并不是加冰本身,而是过度加冰。即便是在夏天,部分人群也会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去喝冰饮。其实,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饮品定价并不低,如果是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在一杯动辄二三十元的饮品中添加2/3的冰块,消费者就会有遇上“刺客”的感觉,也有理由认为是商家变相缺斤少两,进而对商家诚信产生合理怀疑。
镇江消协提醒
“《消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镇江消协提醒商家,饮品加冰要以尊重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前提。在为消费者提供饮品前,应事先明确标注或显著提示其饮品的成分、规格,尽到告知义务。如果没有在商品页面上明确标注不能去冰或少冰,那么就应该按照消费者的备注要求制作饮品。消费者如果遇到商家缺斤少两的情况,可通过与商家进行协商和解、拨打12345等维权电话投诉,维权过程中要注意做好证据留存工作,如保存好所涉商品实物、相应菜单、账单、支付凭证、沟通记录等。
(陈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