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山东  济南        化妆品  电子   

图库浏览完毕

重新浏览
推荐图库
1 / 1

大模型落地加速跑 人机共处向未来

日期:2025-09-16     点击:4    评论:0    查看原图
简介:












                                                            大模型落地加速跑 人机共处向未来

 

发稿时间:2025-09-16 06:16:00 作者:朱彩云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不再只是“参数”“算力”“颠覆”,此次黄浦江畔反复回响的关键词多了“经验”“学习”“协作”与“共创”。

  ——————————

  今年春天,马兰花把生成的海报挂在自家杏树园。受访者供图

  当千行百业都在进入自己的人工智能(AI)时刻时,来自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的民宿管家马兰花也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助手——国产大模型。

  “有的大模型用来文生图做海报,有的用来构思视频文案。”9月12日,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期间,95后马兰花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自己初中辍学,跟着培训学会了用大模型做海报,“我尝试用大模型做了一张自家杏树园的海报,海报上一群人围坐在一起。”

  “出圈”近3年,大模型行业竞争从比拼参数、比拼模型能力逐步转向探索应用落地。“大模型单位token的价格在过去3年中快速下降,随着大模型性能的持续提升,使用成本会不断降低。”源码资本投资合伙人、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宏江在今年外滩大会开幕式上表示,随着模型能力的提高,事实上人和机器、人和AI的关系在转变,即从纯粹的工具变为助理。

  “AI大模型助理过渡时间将会很短,很快它会变成人们的伙伴,它可以有自己的思考、规划和行动。”这位多媒体计算领域专家说,这将是人和机器新的关系、人和模型新的关系。

  协作是超能力

  和过往科技展会讨论“参数”“算力”“颠覆”不同,此次黄浦江畔反复回响的关键词多了“经验”“学习”“协作”与“共创”。用2024年图灵奖得主、“强化学习之父”理查德·萨顿的话来说,人类正进入“经验时代”,“强化学习带领我们进入了新的经验时代,但要释放全部潜力,还需要两项目前尚不成熟的技术——持续学习(continual learning)和元学习(meta-learning)技术。”

  面对外界对AI带来偏见、失业甚至人类灭绝的担忧,萨顿认为,这种对人工智能的恐惧被夸大了,并且是被某些从中获利的组织和个人煽动起来的。

  “这些问题与人类几千年来一直在应对的挑战并无不同。”他以经济社会的运行为例说,只有当每个人有不同的目标和能力,经济才能运行得最好。同样,目标不同的智能体,可以通过互动实现双赢。“协作是我们伟大的超能力。”萨顿说,人工智能和人类繁荣将来自去中心化协作。

  同样对协作寄予期待的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一个月前,他在2025年“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提出“从0到1”的大型科学模型研发计划,以及“三体计算星座”全球倡议。在此次外滩大会,王坚又一次呼吁将AI与计算延伸至太空,实现卫星间协同计算,以应对全球性气候、自然灾害等挑战。他说,“AI不能因为算力的缺失而缺席太空”“人类去火星的路上不能没有计算和人工智能”。

  今年5月14日,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同时上天的还有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它由12颗搭载了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的计算卫星组成,标志着我国在太空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以前卫星只和地面发生关联,现在通过构建太空计算星座,天上卫星组网后形成一个整体,可以进行互联互通。”王坚介绍,传统的人造卫星主要分为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三大类,此次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属于第四类,即计算卫星。

  对于该卫星星座的名字——“三体计算星座”,王坚在现场说,许多人可能通过科幻小说了解“三体”这一术语,但其源于牛顿的“三体问题”:两个物体易于解析,加入第三个则复杂无比。“这类似中文谚语里说的‘三个和尚没水吃’,但我们三体计算星座希望很多主体还是可以通过协作完成一件事,完成太空计算,这也是开放资源的情况下必须要做到的事。”

  “小作坊”生产力爆发

  由开放、协作出发,更多小团队、“小作坊”有望在大模型的助力下释放大能量。在此次外滩大会的创新者舞台,小旭音乐CEO卢小旭展示了AI作曲技术如何辅助游戏配乐创作,语音或哼唱如何真正转化成旋律。

  深耕音乐制作行业20年,卢小旭直言“AI不是替代人类,而是重塑所有工业流程”。在他看来,“一个人借助AI完成10个人的活儿,这是属于小团队的胜利,帮助小作坊实现生产力爆发。”卢小旭告诉记者,去年年初团队开始学习、运用各类AI工具,如今完成同样的作品,时间成本能够节省1/5,效率提升5-8倍。

  “现在创新创业的门槛已经大幅降低,年轻创新者迎来了好时代。”创业9年的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认为,这意味着如今的年轻创新者真正可以用AI工具去实现新创意,“在AI时代,小组织的爆发力会越来越强。”对于当前具身智能产业的发展,他表示,当前存在一些挑战来自数据层面和模型算法层面,前者的挑战是数据采集和质量问题比较突出,需要提升数据的利用率,后者的挑战是当前多模态数据的融合并不理想。王兴兴以机器人领域为例说,根据一个生成视频让机器人学做家务,单纯的视频生成可能已经比较好,但是如何将视频生成与机器人控制模态对齐,仍然非常有挑战。

  这名90后创业者还提到,随着业务快速发展,公司人员规模更大之后,可能会带来协作效率的降低,需要花时间探索更高效的组织管理方式。“2011年时我对AI非常感兴趣,但当时AI非常冷门,相关的学习资料也较少,(过去没有学)AI确实是我最后悔的一件事。”王兴兴说,随着大模型的快速发展,现在终于有机会让AI与机器人结合,“这也是给我个人再一次的机会,把握住这个AI的时代。”

  “真正让AI落地干活还在大规模爆发性增长的前夜。”对于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年轻一代,王兴兴结合自己的感受说,依赖过去的经验不利于未来决策,“可以忘记过去的经验,学习当下最新的知识,全力拥抱新时代”。在他看来,AI时代非常公平,只要聪明,愿意做事,荒漠中终会长出参天大树。

  人机共处

  把握技术赋能机会、重新定位自我角色找到优势……不少受邀专家提到,今年以来,一些企业正致力于打造人机融合的新型组织。此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也将“加快形成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作为目标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少轩注意到,目前金融头部企业已在利用智能体解决实际场景的问题,甚至达到“机智过人”,即机器的智能超过人的程度。

  有关医疗健康领域的一个案例是,蚂蚁集团旗下AI健康应用AQ推出智能体开放平台,助力更多医生拥有AI助手,实现分身有术。9月12日AQ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从去年9月推出测试版以来,AQ已累计服务用户超1.4亿,近6成来自三线及以下地区。

  “无论是边远农村还是一线城市,我们希望给中国每个家庭都配上一个‘健康管家’,永远在线。”蚂蚁AI医疗总经理刘军伟介绍,AQ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连接了真实医疗服务资源。截至目前,该应用连接全国近百万真实医生,打通好大夫平台,超20万名医生可线上问诊,并帮助300余位名医打造了AI分身,24小时不打烊,提供医疗服务。蚂蚁集团CEO韩歆毅此前也在大会开幕式上强调,AI无法替代医生,更应该是医生的助手。他介绍,近期蚂蚁集团已成立医疗健康实验室,投入AI赋能MDT(多学科会诊)等前沿探索。

  更直观的一批助手则是在外滩大会亮相的一批专家级“AI数字员工团队”。该团队覆盖客服、营销、巡检、销售培训及研发五大核心业务领域。其中,AI数字客服团队可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约70%的人效,降低35%的运营成本,并大幅提高业务转化率。蚂蚁集团副总裁、数字蚂力董事长兼CEO周芸介绍,在数字蚂力的电商客户实践中,这一模式已为企业带来约10%的GMV(商品交易总额)增长。“这种AI应用模式可以让企业从浅层的‘工具提效’迈向深层的‘生产力变革’。”在周芸看来,这个AI数字员工团队更像是一个轻量化、懂业务、能增长的合作伙伴。

  “服务业AI应用目前仍面临显著的‘技术-商业’鸿沟,落地难点主要集中在性能、成本与协同机制不足三大方面。”中金公司执行总经理、中金研究院创新经济组负责人周子彭认为,从性能上看,AI模型存在幻觉与逻辑错误,难以满足高精度业务场景的要求,成本上,企业需投入大量基础设施与培训资源。一些企业打造的“人机融合”全托管模式,正是以包含技术、专家经验和运营在内的“确定性的业务结果”对整个业务结果兜底,为企业增长负责。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9月16日 06版

打赏
更多>推荐图库

网站首页  |  微信支付宝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7028834号 | 51LA统计
Powered By QIDUOWANG Powered By QINDO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