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梭子蟹满黄、皮皮虾肥美
正是享用海鲜的好时候
但美味背后藏着食品安全隐患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特此送上
“海鲜食安指南”
无论是餐饮服务者还是消费者
都请收好这份“安心密码”
让大家吃得开心更放心
一、源头把控:选对海鲜是第一步
不管是餐饮经营者还是消费者,“买得对”都是海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餐饮服务者需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制度,做好索证索票工作并留存相关资料,确保每批次产品来源可追溯,从源头把好质量关。
消费者选购时,要认准正规市场,优先选择来源可靠、储存达标(如冷藏或冰鲜)的海鲜,一旦发现有异味、腐败迹象,果断“pass”;避免购买来源不明或野生捕捞的产品,降低食用风险。
海鲜买回家或运到后厨后,若不立即烹饪,要尽快冷藏或冷冻,通过低温抑制细菌繁殖,锁住新鲜与安全。
二、规范加工:厨房操作有讲究
海鲜好不好吃看厨艺,安不安全看操作。餐饮服务者要注意以下要点,消费者在家烹饪也可酌情参考:
01
资质与场地达标
经营生食海产品(如刺身),必须取得“生食类食品制售”项目的食品经营许可,同时配备专间和专门加工制作的用具,且生食加工全程需在专间内进行,杜绝污染。
02
器具与环境分开
清洗海鲜要使用单独水池并做好标识;接触海鲜的刀具、案板、容器等器具需用沸水或消毒剂清洗,且要与处理蔬菜、熟食的器具严格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03
烹饪与清洁到位
烹饪时务必确保海鲜彻底加热、熟透,才能消灭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菌及寄生虫(卵)。
处理生鲜海产品后,要及时洗手消毒,方可处理其他食材。加工结束后,及时清理厨房台面、水槽、地面的残留物,防止细菌滋生。
04
人员健康要保障
餐饮从业人员需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操作时佩戴口罩、穿戴清洁工作衣帽;若出现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感染等情况,要立即调离岗位,避免带病操作。
三、科学食用:吃得安心有技巧
享受海鲜美味时,掌握正确的食用方法,能有效规避风险:
食用前先检查海鲜新鲜度,一旦发现异味、变质,立即停止食用;海鲜的内脏、呼吸器官、排泄器官等易聚集微生物的部位,要清理干净再食用;熟食海鲜常温放置不宜超过2小时,尽量当天吃完,避免食用隔夜海鲜,减少细菌滋生风险。
若吃生食海鲜,建议少量、适度,不贪多。免疫力低下人群、老人、孕妇、儿童等,不建议食用刺身、凉拌海鲜等未充分加热的菜品,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食用海鲜后,若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四肢肌肉麻痹、视力模糊等不适症状,务必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