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防范学校食堂致病菌风险,防止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现对全市学校、幼儿园食堂有关风险提示如下:
一、加强学习预警。高度重视,严密防范,采取警示提示、发放资料、转发科普文章等方式,积极学习产气荚膜梭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知识,掌握科学防范要点。
二、规范加工操作。严格规范加工操作,落实“脏净分开、生熟分开”和“烧熟煮透”“熟食2小时食用”“禁售冷食凉食”“鸡蛋事前清洗”等要求,严格人员健康、进货查验、食材贮存、清洗消毒、烹饪加工等过程管理。
三、严格执行制度。严格执行《湖北省食品经营许可实施细则》《湖北省校外供餐食品安全管理规范》等制度要求,严禁向外采购汉堡、三明治、肉包等直接入口的散装熟食,不得向资质证照不全的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食品及原材料。
产气荚膜梭菌、沙门氏菌等
致病菌科普要点
1
产气荚膜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食源性人畜共患病致病菌,可通过污染鸡、鸭、猪、牛、羊等动物性食品经食物链传播给人,夏、秋季节高发。
高危食品以学校和单位食堂及宴会供应的批量烹饪肉类食品为主,包括鸡、鸭和肉酱(汁)等,高危因素主要为烹饪不彻底、缓慢冷却、生熟交叉污染。
产气荚膜梭菌广泛分布于污水、土壤等环境及人和动物肠道中,可以抵抗高温、冷冻、高压等各种环境不利条件,待到适宜的生存条件时,便可结束休眠状态,繁殖产毒。
预防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的关键是“充分加热、快速冷却、避免污染”。肉类等高风险食品需彻底煮熟,确保中心温度≥70℃,并持续1分钟以上;在室温下存放不得超过2小时,应及时低温冷藏,大量烹饪的食品应分装为小份,快速降至4℃以下,再食用时应彻底加热;避免生食与熟食交叉污染,厨具应洗净消毒后使用,注重厨房卫生。
2
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经常通过未清洗的鸡蛋、生鸡蛋液、生肉、生奶等途径传播。人因食用了患病或带菌动物的肉、奶、蛋及其制品等患病。沙门氏菌不耐高温,食物的中心温度达70℃以上,持续5分钟一般都可以杀死包括沙门氏菌等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如何预防沙门氏菌感染?
一是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吃东西之前;在接触完动物、生鸡蛋等存在带致病菌风险较大的物品时,应当及时将双手洗净。
二是食物要烧熟煮透沙门氏菌不怕冷但是怕热,想要把沙门氏菌杀死,可以高温100℃,或者60℃的水保持15分钟以上。在冰箱保存的食物再次食用时,也应将其加热到熟透。不生吃鸡蛋,不喝未经灭菌处理的奶。
三是生食和熟食分开处理避免处理完生食的刀具、砧板等物品直接处理熟食,用后及时清洗干净。
四是正确存储剩菜剩饭在室温下,熟食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剩饭剩菜建议及时冷藏并尽快食用。鸡蛋可装入单独的容器再放进冰箱。
撰稿丨食品流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