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吐槽某品牌用预制菜还价格贵上热搜,他真的赢了吗?-市场监管\市场动态\药品监督-资讯-企多网
推广 热搜: 深圳  山东  机械  包装机  济南  包装  天津  手机电玩城  YG8C钨钢/YG8C板/YG8C棒/  Cr12Mo1V1日加热销, 

罗永浩吐槽某品牌用预制菜还价格贵上热搜,他真的赢了吗?

   日期:2025-09-16     来源:食品有意思    浏览:5    评论:0    
核心提示:罗永浩吐槽某品牌用预制菜还价格贵上热搜,他真的赢了吗?时间:2025-09-16 08:36来源:食品有意思原文:  近日,罗永浩吐槽某餐
                                          罗永浩吐槽某品牌用预制菜还价格贵上热搜,他真的赢了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时间:2025-09-16 08:36 来源:食品有意思 原文:
     近日,罗永浩吐槽某餐饮品牌“几乎全是预制菜价格昂贵”上了热搜,该品牌澄清没有用预制菜,还开启后厨直播。结果在后厨发现保质期2年的西蓝花、保质期9个月的冷冻肉夹馍、保质期18个月的腌制鲈鱼、保质期9个月的儿童餐牛肉酱……
 
  01 消费者眼中的预制菜?
 
  在许多人看来,所谓预制菜,就是提前做好,保质期长,简单加热就能吃的东西。比如方便面、速冻汉堡、冷冻披萨、速冻饺子汤圆等都应该属于预制菜。
 
  但在专业人士看来,上方提到的这些,可能都不算预制菜。目前预制菜的范围划分,尚没有统一。不同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在预制菜范围划分上,存在差异。
 
表2
 
 
  比较新的是2024年3月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02 行业视角下的预制菜
 
  《通知》中对预制菜的定义为: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净菜类食品、主食类食品、不经加热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以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凉拌菜,均不属于预制菜。
 
  03 举例
 
  这相当于将预制菜的范围,缩小了许多。如果菜肴里加了防腐剂,不算预制菜。如果经由中央厨房统一加工配送,保质期几个月且不对外出售的料理包,不算预制菜。洗好切好消毒冷冻的蔬菜,也不算预制菜。
 
  所以热搜涉及的这个品牌,到底使没使用预制菜,该按照哪个标准来判定,一时半会还真说不太清。但确实很符合消费者普遍认知中的预制菜模样。
 
  04 悄然普及的预制菜
 
  老罗的吐槽之所以能上热搜,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卖得贵”。因为大家普遍认为,你都使用预制菜了,厨师、人工、原材料成本都下来了,就应该便宜。可问题是,预制菜的餐饮模式,并非涉事品牌独有。预制菜早已在人们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普及开来。至于定价,只是不同餐饮品牌的目标人群不同。便宜,大概率是预制菜,贵,不一定不是预制菜。
 
  05 人均9顿预制菜
 
  据统计,2021年中国预制菜总消耗量达174.72万吨,人均预制菜消费量8.9公斤。也就是说,早在2021年,我国人均有9顿饭,吃的是预制菜。
 
  城市的大型商场大多规定不能使用明火,所以商场里的餐馆大概率会使用类似预制菜的出菜模式。还有一些连锁餐饮场所,也是通过中央厨房制作预制菜输送到销售终端(这种模式在前文《通知》的范围中,不算预制菜)。更别提有些价格低廉的外卖,菜式和味道几乎一样,大概率也是用了预制菜。
 
  06 TO B的预制菜
 
  之所以消费者觉得预制菜离自己很遥远,那是因为预制菜品牌大都以To B为主,面向餐饮商家的B端市场占据80%的份额,面向消费者的C端市场仅占20%。
 
  可买不到不代表吃不到。城市化程度越高、店租成本越高、人们分工越细化、外卖体系越发达的地方,预制菜肯定就越多。这次事件相当于给大多数消费者揭开了城市餐饮体系的一角,没想到掀起了这么大的风浪。
 
  07 时代的发展
 
  芸芸众生的普通人,对于时代的发展与感知,总是滞后与排斥的。就像小时候父母总是一遍一遍告诫我们“离电视远点,看电视对眼睛不好”。但现在屏幕更小、更“费眼睛”的智能手机,还不是人手一个。
 
  预制菜的发展,是时代的需要。不是“便宜”二字就可以简单解释的。
 
  01
 
  从餐饮经营者角度看预制菜:
 
  1.摆脱了厨师的“刚需”,菜品质量可以保证统一,有利于连锁品牌快速扩张。
 
  2.降低了经营成本,节省的资金可以弥补较高的场地租金支出。
 
  3.料理包、净菜等全部放入冰箱,加工只需微波炉和蒸煮设备,减少了菜板、锅具的使用,降低了清洗消毒成本,也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
 
  4.缩短加工时间,加快上菜速度,增加翻台率。
 
  5.传统餐饮行业平均净利率仅为6.2%,预制菜净利率为17%,预制菜净利率几乎是传统餐饮行业的三倍。
 
  02
 
  从社会角度看预制菜:
 
  1.外卖平台的出现、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技术水平提高、物流系统的高效,给中央厨房等预制菜生产模式,提供了物质基础。
 
  2.食材集中加工,延长食品保质期,减少食物浪费。
 
  3.预制菜市场潜力巨大,我国人均预制菜消费量只有日本的37.8%。有人预估预制菜行业未来规模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要知道在2020年,中国整个餐饮市场营收才3.95万亿。
 
  03
 
  从消费者角度:
 
  1. 升学压力大,家庭生活教育缺失,让很多年轻人不会做饭,更不喜欢做饭。
 
  2. 大城市普通人“工作+通勤”时间很容易超过11个小时,去掉睡觉8小时,属于自己与家人的时间只有5小时。许多人不想把时间浪费在买菜、做饭上。
 
  3. 房贷、医疗、教育压力,让很多年轻人下意识去选择低价外卖和餐饮,给成本低廉的预制菜创造了生存发展空间。
 
  08 不完美的答案
 
  简单一句话:时代变了。就像智能手机一样,不是谁想,或不想,就可以取消的。没有广义的预制菜,外卖平台的商家,可能来不及出餐。没有预制菜,防火要求很高的大型商超,做菜都会成问题,更别提覆盖房租、人工成本。没有预制菜,每月只有几千块的打工人吃饭成本,可能更高……
 
  这并不是说预制菜是那个最完美最理想的答案。预制菜更像一个权宜之计,是时代发展到目前阶段的最优解。如果说预制菜真有什么原罪,那应该就是从一开始,就利用“信息差”,模糊了这种新兴的餐饮形式,故意忽视了消费者的主观感受。
 
  09 真改了吗?
 
  至于涉事品牌的“道歉信”,大家看看就好。与其说是道歉信,更像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固有观念而进行的公关。所谓门店现煮现炒,不过是将在中央厨房加热的过程移到了门店。调料包和肉类等食材,还是用的“预制菜模式”。只是辛苦了门店后厨的员工,平添了许多“额外”的工作,还会增加解冻、清洁方面的管理难度……
 
  10 希望越来越好吧
 
  可以说,只要现行的薪酬分配模式、租金成本、人们工作生活方式不发生根本改变,预制菜行业必定还会进一步发展……这不是一两个人的抱怨可以解决的。舆论上,老罗赢了。实际上,不会有任何本质变化。
 
  消费者能做的,就是尽量自己下厨,或者努力扩宽自己的信息渠道,提升经济能力,让信息差少一点,选择多一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和个人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微信支付宝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7028834号 | 51LA统计
Powered By QIDUOWANG Powered By QINDO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