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米酵菌酸危害!柳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预防指引-食品安全/iso22000/食品监督-资讯-企多网
推广 热搜: 深圳  山东  机械  包装机  济南  包装  天津  手机电玩城  YG8C钨钢/YG8C板/YG8C棒/  Cr12Mo1V1日加热销, 

警惕米酵菌酸危害!柳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预防指引

   日期:2025-09-11     来源:柳州市场监管微信号    浏览:3    评论:0    
核心提示:警惕米酵菌酸危害!柳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预防指引时间:2025-09-11 09:37来源:柳州市场监管微信号原文: 近期,天气持续炎热,
                                                    警惕米酵菌酸危害!柳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预防指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时间:2025-09-11 09:37 来源:柳州市场监管微信号 原文:
    近期,天气持续炎热,卷粉、凉拌米粉、泡发木耳等成为市民餐桌上的常见食物。但需注意的是,这些熟悉的食物中可能潜藏着“隐形杀手”——米酵菌酸。为切实保障群众饮食安全,有效防范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发生,柳州市市场监管局结合本地饮食特点,发布风险防范预防指引。
 
  认清米酵菌酸的危害特性
 
  米酵菌酸是椰酵假单胞菌产生的剧毒物质,该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在夏、秋季潮湿温暖的环境中易滋生繁殖。其污染食品后具有以下显著危害特点:
 
  毒性极强。人食用被污染的食品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重症者可导致肝肾功能衰竭,死亡率较高。
 
  污染范围明确。高发污染领域包括谷类发酵制品(如发酵米面、酸汤子)、变质银耳与木耳、薯类制品(如变质红薯淀粉)及湿米粉、凉皮等湿淀粉制品。
 
  耐热性突出。经120℃高温处理1小时仍无法破坏其毒性,常规烹饪方式不能消除风险,需从源头进行防控。

  纠正常见认知误区
 
  结合近年中毒案例分析,群众在预防米酵菌酸中毒方面存在以下误区,需重点澄清:
 
  误区一:非发酵食品风险低
 
  部分群众认为米酵菌酸中毒仅与发酵米面制品相关,实则不然。201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多起因未经发酵的湿米粉、凉皮及泡发不当的黑木耳导致的中毒事件。此类食品虽未经过发酵,但长时间浸泡或储存过程中,易形成适宜椰酵假单胞菌繁殖的环境,同样存在高风险。
 
  误区二:传统制作方法绝对安全
 
  家庭自制发酵米面制品(如酸汤子、吊浆粑等)时,传统工艺难以精准控制温度、湿度、卫生条件等关键因素,极易为细菌繁殖和产毒创造条件。2020年10月,黑龙江省鸡西市“酸汤子”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已证实,传统方法不能等同于安全保障。
 
  误区三:感官正常即安全
 
  椰酵假单胞菌污染初期,食品往往无明显发霉、变味、变色等腐败迹象,而当出现感官异常时,毒素含量已极高。尤其是发酵食品本身带有酸味,难以通过气味、外观判断是否含米酵菌酸,仅凭感官鉴别存在极大风险。
 
  误区四:高温烹饪可消除毒素
 
  米酵菌酸具有极强的耐热性,煮沸、蒸、炒等常规烹饪方式无法破坏其毒性,即使长时间高温处理,毒素仍可导致中毒。
 
  误区五:冰箱冷藏能完全避险
 
  冰箱冷藏仅能抑制细菌生长,无法杀灭细菌或消除已产生的毒素。椰酵假单胞菌在冷藏条件下可进入休眠状态,回到室温后仍会继续繁殖产毒。长时间冷藏的湿米粉、酵米面团及冰箱内泡发的木耳等,风险依然存在。
 
  落实科学预防措施
 
  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
 
  食品生产经营者制作湿米粉、凉皮等制品时,应保持加工环境清洁卫生,严防蒸煮后二次污染,严禁回收使用隔夜浆体。销售湿米粉、凉皮等产品时,应选择新鲜无异味的原料,严格执行冷藏储存要求,确保在保质期内销售完毕;鼓励采用小包装形式,引导消费者现买现食。餐饮服务单位不得使用变质原料制作食品,对储存的米面制品、木耳等食材定期检查,发现异常立即销毁。
 
  规范家庭饮食行为
 
  谨慎自制发酵米面制品,建议从正规渠道购买预包装产品,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及储存条件。泡发木耳、银耳时,采用温水浸泡且时间不超过2小时,泡发后及时加工食用;对耳片不成形、发粘、无弹性或有异味的,坚决弃用。购买鲜银耳需慎重,优先选择正规渠道销售的干制产品;湿米粉类食品购买后应冷藏储存并尽快食用,避免反复冷藏。
 
  强化应急处置意识
 
  消费者如食用相关食品后出现疑似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食用史,以便及时诊断治疗。食品生产经营者发现疑似米酵菌酸中毒事件,须立即封存可疑食品,保护现场,并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报告。
 
  保障食品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消费者如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原料变质、储存不当等违法行为,可拨打12345、12315进行投诉举报。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消费者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共同筑牢米酵菌酸中毒防控防线。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和个人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微信支付宝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7028834号 | 51LA统计
Powered By QIDUOWANG Powered By QINDO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