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建立协作机制,凝聚监管合力。楚雄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农村局、公安局等部门联合制定《楚雄州农产品食品安全协同联动治理工作机制》及3个专项治理方案,涵盖农药残留、水产药物残留和农资打假等重点领域。通过常态化协同联动,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实现药物清单、检测标准与结果等信息共享。目前已开展联合执法21次,对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查处。
二是坚持靶向治理,排查安全隐患。以风险防控和问题导向为核心,聚焦抽检合格率偏低的14个重点品种(黄鳝、牛蛙、泥鳅、大口黑鲈、鳊鱼、鲫鱼、乌鳢、荔枝、芒果、香蕉、柑橘、豇豆、芹菜、韭菜),重点整治禁限用药物违法使用、常规药物残留超标、保鲜剂防腐剂超量添加及非食用物质非法添加等问题。将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规范化治理纳入2025年重点任务,统筹推进全市43个农贸(批)市场整体提升。完成510批次重点品种抽检,对不合格产品依法进行核查处置,并及时通报农业农村部门。
三是实施追溯管理,强化源头管控。联合农业农村部门推动生产经营主体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积极推广“云智溯”平台,努力实现从种植养殖到市场销售的全链条监管。重点检查市场进货查验、产地溯源、合格证及进货凭证管理等环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954人次,排查农贸(批)市场266家次,检查销售者1318户次。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推动社会共治。通过多种渠道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增强生产经营者守法意识和公众食品安全认知。在农贸市场张贴重点药物清单805份,督促市场开办方落实主体责任。结合“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开展免费快检13场、专项抽检6期,及时公布结果并回应社会关切,积极营造社会共治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