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拧紧监管“四道阀”
深入开展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认真落实“下狠手整治”要求,紧盯突出问题,加大监督、检测、执法、保障力度,深入开展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一
细化颗粒度,织密“监督检查网”
一是落实挂钩联系制度。每月对县、镇两级至少开展一次下沉指导,推动落实查验凭证、索证索票等各项制度,对落实未到位的6家农贸市场、68家市场经营户立案查处。二是落实晨检夜查制度。每天对263个农贸市场和11个水产品集中交易集散地全覆盖检查,将多批次法检不合格水产品来源地上海海丰等地列为“高风险地区”,采取“重点关注,严格把关”措施。三是落实“一移送两通报”制度。组织三轮“四不两直”督查,发现问题140个,下发提醒敦促函30份,向属地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累计移送法检不合格线索56条,通报快检阳性、承诺达标合格证不规范信息183条。
二
提升精准度,严把“检测筛查关”
一是注重快检“探雷”。全市统一使用农业农村部推荐的快检试剂,全部按要求购样、按规定频次快检,对55个水产品重点经营户采取“批批快检”,提升快检阳性检出率。二是注重比对“排险”。组织各地开展“法检快检同向比对”“盲样比对”“专样比对”,定期对农贸市场快检试剂进行标准物质比对,及时排除检测结果误差风险。三是注重定向“除患”。统筹开展飞行抽检、专项法检、监督抽检,市局每月对各地按照上、中、下旬三个时段分别抽检,每次每个县区不少于5批次,抽检结果作为市对县专项考核重要依据,该市6月份省厅抽查合格率上升至全省第二。
三
增强震慑度,打好“执法攻坚战”
一是坚持部门联动。与农业农村部门共建200多户重点食用农产品经纪人档案主体名录,建立联动整治微信群,实时通报快检阳性、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不规范、水产品出塘是否报备等信息,实现快查快处目标。二是坚持从严执法。围绕各地查办的25个案件法律适用、证据收集等方面,开展现场指导,统一执法要求。全市共查办水产品质量案件186起,结案82起,决定罚没万元以上案件5起。三是坚持行刑衔接。结合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全面起底问题线索、深挖彻查相关案件,先后向公安机关移送违法犯罪线索10条,有力纠治行业突出问题。
四
立足专业度,夯实“保障硬支撑”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联合市委农办印发行动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实行“日会办、周调度、旬报告”机制,先后发布食用农产品监管工作指引6期,发布典型案例3个。二是加强业务提升。每月举办快速检测能力提升培训班,及时为各地重点农贸(农批)市场和水产养殖大镇“充电赋能”,经理论、实操考核合格已发放合格证书116张。三是加强考核督查。将“农贸(农批)市场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等质量合格证明查验率、快检结果阳性规范处置率”等指标纳入专项考核体系。据统计,该市农贸市场快检阳性发现率由4月份的0.21%提升到6月份的0.55%,重点水产品质量合格水平由3月份的78.8%提升到6月份的9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