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好三个数据筛出重点
筛选近三年食品安全投诉数据,在1.4万余个投诉中找出142家投诉量大、问题多、指向可疑的重点店家;筛选700余户水、电、气用量异常的用户,确定135家重点可疑店家;筛选行政审批数据,联合外卖平台共享数据机制,对疑似“一址多店”“证照不符”等152家店铺实施动态监测。综合数据比对,锁定90余户商家作为深入排查对象。
统筹三方力量锚定对象
发动社会力量,动员外卖骑手、居委会成员、网格员等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对疑似“幽灵”进行跟踪,用好“随手拍”举报奖励机制,累计收到食品安全有效线索200余条,发放红包奖励2000余元。联合监管力量,会同环保、城管、消防对餐饮油烟污染、占道经营、消防安全综合整治5000余家次,对可疑对象进行深入核查。运用宣传力量,通过媒体发布消费警示、开展食品安全“五进”活动,宣讲“幽灵外卖”特征,提升公众安全意识。累计开展宣传100余场次、发布信息13条。
梳理三个法规精准严惩
先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进行梳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法则,查处1起“幽灵外卖”,罚没1.5万元。全市发现并整改问题1367个,立案74件(其中无证经营8家),移送司法机关线索1条,罚没3.9万元,形成有力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