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肥料及施肥技术创新团队区域尺度量化了绿肥稻田的土壤固碳效应-国内资讯-资讯-企多网
推广 热搜: 深圳  山东  机械  包装机  济南  包装  天津  手机电玩城  YG8C钨钢/YG8C板/YG8C棒/  Cr12Mo1V1日加热销, 

中国农业科学院肥料及施肥技术创新团队区域尺度量化了绿肥稻田的土壤固碳效应

   日期:2025-05-13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浏览:2    评论:0    
核心提示:中国农业科学院肥料及施肥技术创新团队区域尺度量化了绿肥稻田的土壤固碳效应时间:2025-05-13 09:48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
                            中国农业科学院肥料及施肥技术创新团队区域尺度量化了绿肥稻田的土壤固碳效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时间:2025-05-13 09:48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肥料及施肥技术创新团队区域尺度量化了绿肥稻田土壤固碳能力,并揭示绿肥-稻秸联合还田促进土壤固碳的新机制。相关成果以“Green manure coupled with straw returning increases soil organic carbon via decreased priming effect and enhanced microbial carbon pump”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 
  农田土壤贡献了全球土壤碳储量的10%。由于几乎所有耕作土壤都经历了垦殖前土壤有机碳(SOC)的耗竭,农田被认为是重新固存碳的潜在巨大汇。种植绿肥和秸秆还田等措施被广泛用于提升SOC储量,但外源碳输入在促进新SOC形成的同时,会通过激发效应加速原SOC矿化。二者共同决定净SOC平衡,而微生物群落是调控这一动态的主要驱动力。为此,解析SOC矿化与形成的协同机制对评估固碳措施的实际贡献至关重要。 
  本研究利用我国南方稻区10点联网试验,区域尺度量化了绿肥、稻秸、绿肥-稻秸联合利用下的土壤固碳速率分别为119.7 kg C hm–2 yr–1、477.0 kg C hm–2 yr–1和830.2 kg C hm–2 yr–1,以绿肥-稻秸联合利用的土壤固碳效率最高、为23.1%。研究发现,绿肥-稻秸联合利用的高效固碳机制是:联合利用下调土壤K策略菌,抑制对土壤原SOC中木质素、氨基糖类难降解碳的激发效应,降低土壤原SOC的矿化;驱动r策略菌主导的细菌碳泵和霉菌主导的真菌碳泵,将更多的绿肥和稻秸碳转化为稳定的微生物残体碳,促进新SOC形成。本研究是继团队揭示绿肥-稻秸联合利用“促腐、养地、节肥、减排、固碳”相关机制之后又一重大发现,研究结果为绿肥-稻秸联合利用这一“碳氮互济”举措全方位推广应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也为我国当前实施的农田减排固碳行动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周国朋教授和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李桂龙助理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曹卫东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研究得到北方干旱半干旱耕地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D1700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02609, 32072678)和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CARS-22)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11/gcb.70232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和个人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微信支付宝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7028834号 | 51LA统计
Powered By QIDUOWANG Powered By QINDO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