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料被卡,出口难启
新法令实施后,对原料的最低尺寸要求及“禁止混装国内外捕捞金枪鱼”的规定,导致大量已捕捞上岸的金枪鱼原料无法获得合法的原料捕捞确认(S/C),严重影响企业申请原产地优惠证书,进而错失与欧盟、日韩、东盟、CPTPP等自由贸易伙伴之间的关税优惠。
这意味着,即便越南本地渔民努力捕捞,企业也无法合法利用这些资源出口,陷入“有鱼不能卖”的尴尬局面。
订单流失,竞争者趁虚而入
在失去优待关税的背景下,越南金枪鱼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急剧下滑,市场份额正逐步被厄瓜多尔、毛里求斯、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取代。这些国家正借助EVFTA、RCEP、GSP等机制加速渗透全球市场,越南企业对此深感焦虑。
为维持在欧盟市场的存在感,越南部分出口商被迫从西班牙、法国等地大量高价进口金枪鱼原料。据海关数据显示,仅2025年第一季度,从西班牙进口量同比暴增820%,法国更高达981%。但这种“倒挂式”模式成本极高,运输、转运、换柜流程繁复,风险系数高。
企业急盼“解冻”内循环
业内人士呼吁,尽快修订第37号法令,打通国内原料流转关口,才能恢复出口动能,释放越南水产产业巨大潜力。
“我们希望政府尽快出台修改法案,否则金枪鱼出口优势将彻底丧失。”一位企业代表无奈表示。
当前越南出口企业正在全力寻找替代市场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但如果国内资源不能顺畅对接,拓展任何市场都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