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受侵害
在13岁以前,女孩晴晴(化名)活泼开朗。虽然经历了父母离异的家庭变故,但跟随母亲生活的晴晴,乐观、向上。
由于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晴晴,母亲将刚上初中的女儿托付给熟人“李爷爷”李某照顾,让女儿在李某家吃午饭、睡午觉。令人没想到的是,看似善良的李某竟然将黑手伸向了晴晴,在明知晴晴未满14周岁的情况,多次对她实施性侵害。
事后,懵懂无知的晴晴没有及时将受到侵害的事情告知母亲。直至晴晴的身体渐渐“发胖”,才引起了母亲的注意,发现女儿竟怀孕了。
2022年6月9日,晴晴在母亲的陪同下向公安机关报案。当日,万柏林区检察院派员提前介入。
检察官发现,受到侵害的晴晴亟需手术治疗,但家庭经济较为困难,母亲智力四级残疾,仅靠继父一人打工养家。高昂的医药费,成为摆在晴晴一家面前的难题。
多元救助解困境
为了让晴晴及时得到救治,万柏林区检察院向区未保委汇报,推动紧急召开个案会商,促推“六大保护”(即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保护)协同发力。
会议上,检察官详细介绍案件情况及晴晴面临的困境,促推成员单位达成一致,对晴晴开展立体化多元救助帮扶。其中,民政局紧急为晴晴一家启动临时救助;卫健体局协调医院办理就医手续;妇联为晴晴提供心理辅导和家庭治疗;公、检、法机关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司法局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同时,社区、街道加强家庭定期走访,提供关爱服务;后期如有需要,教育局将帮助晴晴办理转学相关事宜……各部门各尽其责,帮助晴晴稳定基本生活,改善身心状况,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很快,晴晴接受了手术,在大家的关心下,身体状况持续好转。
支持起诉索赔偿
事发后,晴晴的性格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本活泼开朗的她开始自我封闭,还产生了厌学情绪。
“孩子的身体、心理和精神上,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刑事惩罚无法使晴晴的心理得到抚慰,她完全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在审查起诉阶段,承办检察官结合晴晴的具体情况,引导母女提起索要精神损害赔偿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同时,考虑到晴晴系未成年人,家庭困难,该院对李某提起公诉的同时,依法支持晴晴提起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向法院送达了《支持起诉书》并出庭支持起诉、发表意见,请法院综合考虑精神损害赔偿确定的基本原则、被告人行为的过错程度、危害结果、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受害人精神受损害的程度等予以判决。
最终,法院经审理判处李某有期徒刑8年4个月,一次性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
与此同时,万柏林区检察院还及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帮助晴晴申请到5000元司法救助金,让孩子获得更好的心理治疗,早日恢复身心健康。
助力返校送温暖
孩子的身体恢复健康了吗?心理状况怎么样?能否走出阴霾回归正常生活?办案过程中,检察官时刻关注着晴晴,多次到家走访,询问了解她的学习生活及家庭情况。
新学期如期而至。这名经受侵害的少女能否正常回归学校,又一次牵动着检察干警的心。临近开学时,检察官再次走进晴晴家。
“你们看,孩子这段时间好多了,开朗了不少……”晴晴的母亲拿出手机,将晴晴发布的自拍小视频给检察官看。视频中,晴晴又露出了笑容。
“祝愿你沐阳而生,向阳花开!”见到晴晴,检察官拿出为她准备的新书包、文具盒等学习用品,鼓励她平复心情,快乐成长。
记者 刘友旺 通讯员 冯文婧 太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