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创新机制上半年认定技术合同3万余项-行业动态-资讯-企多网
推广 热搜: 深圳  山东  机械  包装机  济南  包装  天津  手机电玩城  YG8C钨钢/YG8C板/YG8C棒/  Cr12Mo1V1日加热销, 

北京创新机制上半年认定技术合同3万余项

   日期:2022-08-29     浏览:6    评论:0    
核心提示:来源:新华网北京创新机制上半年认定技术合同3万余项新华社北京8月27日电(记者张漫子)记者从2022中关村论坛展现中关村先行先试
 来源:新华网

北京创新机制上半年认定技术合同3万余项

新华社北京8月27日电(记者张漫子)记者从2022中关村论坛“展现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政策成效活动”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已认定登记技术合同3万余项,成交额突破3000亿元。30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背后,是近年来北京围绕优化创新机制开展一系列先行先试改革取得的积极成效。

  北京聚焦高精尖产业重大共性问题,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由市场主体联合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通过创新体制机制、集聚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强化知识产权创制和共享等,深化推进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

  立足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北京率先支持小米、兆易创新、旷视、天智航等7家领军企业牵头实施“强链工程”。小米集团技术委主席王斌说,在小米的智能工厂里,创新联合体中企业、高校院所研发的关键技术都将有机会在生产线上进行验证。

  同时,北京通过推出揭榜挂帅、报备即批准、先使用后付费等多项政策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我们获得了中关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扶持政策相关资金支持的数百万元,用于公司生产工艺改进及生产能力建设,推动国产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成果转化并推向市场。”华科精准(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刘文博说。

  在创新机制的推动下,高校科研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上“货架”。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黄翊东教授团队研制出国际首款实时超光谱成像芯片,实现了从单点光谱仪到超光谱成像芯片的跨越。

  “中关村的先行先试政策走在全国前列,解决的都是‘硬需求’的问题,比如对于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转移人才的支持等内容。我们每年都会从北京获得技术转移机构建设等方面的支持。”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王燕说。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和个人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微信支付宝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7028834号 | 51LA统计
Powered By QIDUOWANG Powered By QINDOWANG